吹雪 牧

榮格論心理類型筆記(第一章)

榮格論心理類型筆記

開個噗,主要是榮格的筆記


  

  引用書籍:Carl, J. G. (2017). 榮格論心理類型 (1st ed.). 商周.


這本是因為高中的時候碰到mbti測試後來很多人都推薦去看原作,不過我對於抽象理論和概念的東西有種本能的嚮往,加上momo破盤特價還有個一百momo幣就買了,原價好像要九百五……結果是五百五就買到。


(非心理相關科系,我流解讀)


書本一開始就闡明中國出版的兩個版本在翻譯上有很多翻譯錯誤的問題,台灣直到2017年才出版繁體版


筆記可能寫的很長,下收

  

第一章(22~26頁)


主要以柏拉圖跟亞里斯多德兩人的差異解釋外傾和內傾和內情兩個功能,要注意的是兩個皆為人在不同情境下產生的協調可能是8:2或是7:3。不太可能有完全內傾和外傾的人,心理主要講求平衡而非完全趨於某個特定心理類型。


每一種顯著的類型都有因補償本身類型的片面性的特殊傾向。雖然在生物學上合理,但由補償作用的形成的次要性格(or次要類型)會模糊個體的心理類型。


上述兩個類型可以參考歌德發現的兩種普遍性原則:心臟的收縮和心臟的舒張。


內傾和外傾是兩個相反機制,外傾向外捕捉客體(類似於在定義一個蘋果是蘋果?)而內傾是收回外在傾注外來客體的能量(好難懂……)

  

當外在情況和內在氣質有利於其中之一則另一方會受到組礙(類似你選擇一條路越走越多則越平坦,但是我們兩條路都會使用)而優勢狀況變成長期則會固定的心理類型。但無法完全壓制,所以純粹的心理類型絕對不可能存在最多只是某一邊佔據相對優勢。

人的基本心理功能大致有四個

思考

情感

感知

p.s:譯者說中文翻譯大多使用感覺或是感官,類似於英文的feel,但榮格本人使用的則是情感。另外Empfindungstypus翻譯成感官性也不太妥當,雖然依賴客體的感官知覺,但有部分則是主觀的主題認知,把他翻譯成感官只有包含具體感知(感官感知)缺少了抽象感知,也就是出現在藝術家的審美感知。


 感覺可以嘗試用此理論設計凹凸的角色,不過又是個超級藍色窗簾了……

  

  凹凸世界的人物大多都可以做一些分析,雖然官方寫的像是同人接龍,但這種人物設計手法是玩命吧。

评论

吹雪 牧

© 吹雪 牧 | Powered by LOFTER